广东施帕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GUANGDONG SHIPADE BIOTECHNOLOGY CO.,LTD

新闻中心

“平补阴阳第一果”获批,开启传统滋补食品开发新原料

发布时间:2025-07-16 发布人: 浏览量:15

金秋时节,山坡间点点绯红缀满枝头,这颗有着“平补阴阳第一果”美誉的小红果,从《本草纲目》的记载中走来,在现代营养科学的聚光灯下焕发新生。

 

  01、什么是山茱萸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作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的果实,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茱萸乃肝肾血分之果也。其味酸而气温,性涩而能收,故有补肝、涩肾、治嗽、止血之功”。传统中医主要利用其除去果核的成熟果实入药,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等功效。2023年11月,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2023年第9号),正式将山茱萸等9种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目录。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山茱萸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g山茱萸果肉含维生素C达10.2mg,比一般水果高出一倍以上,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方面,山茱萸富含钾(160mg)、钙(15mg)、磷(20mg)等。

 

  02、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目前已从山茱萸中分离鉴定出约230种化合物,这些活性成分赋予了山茱萸多方面的健康功效。

 

  山茱萸的核心活性成分:

 

  (1)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山茱萸中含量最丰富的活性成分,目前已分离出103??种。其中包括莫诺苷和马钱苷等,它们是山茱萸降低血糖、降低血脂的主要活性物质。根据《中国药典》规定,山茱萸中莫诺苷和马钱苷的总量不得少于1.20%。

 

  (2)多糖类成分在山茱萸中的含量可达7.85%~16.83%,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山茱萸多糖能显著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也有良好效果。

 

  (3)三萜类化合物虽然在山茱萸中含量较少(0.28%~0.50%),但生理活性显著。主要包括熊果酸、齐墩果酸以及白桦脂酸等。熊果酸具有抑制炎症、抗氧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功效;齐墩果酸具有抑菌保肝的作用;白桦脂酸则表现出抗肿瘤、抗病毒以及抗炎等健康功效。

 

  (4)黄酮类化合物已从山茱萸中分离得到31种,其中以山柰酚及槲皮素为主,具有抗菌、抗氧化以及抗癌等多种健康功效。黄酮类成分在山茱萸中的得率可达2.76%,是山茱萸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来源。

 

  (5)有机酸类成分包括柠檬酸、琥珀酸以及苹果酸等17种化合物,是山茱萸发挥抑制炎症以及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

 

  03、健康功效

 

  基于这些活性成分,现代研究揭示了山茱萸的多方面健康功效:

 

  (1)调节血糖代谢

 

  在调节血糖代谢方面,山茱萸表现出显著效果。通过链脲佐菌素建立的动物糖尿病模型实验表明,莫诺苷(100mg/(kg·d),10d)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以及晚期糖基化产物的产生。马钱苷(100mg/(kg·d),4周)与熊果酸(100mg/(kg·d),4周)具有协同降低小鼠血糖的功效。在胰岛素分泌障碍的细胞模型中,仅需2μmol/L马钱苷即可促进细胞中相关蛋白磷酸化,使胰岛素分泌量恢复正常。

 

  (2)调节血脂

 

  山茱萸在调节血脂方面也有明显作用。日本古方Kampo就配伍使用山茱萸等药材,其粗提物通过抑制cAMP反应发挥降低血脂的功效。山茱萸中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200μg/mL)对诱导分化的3T3脂肪细胞具有很好的脂肪分解效果,与阳性对照VC作用相当。

 

  (3)抗炎作用

 

  山茱萸的抗炎作用同样引人注目。研究表明,山茱萸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达到抑制炎症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NF-κB及STAT3等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4)保护神经、保护肾脏

 

  山茱萸还具有保护神经、保护肾脏的功效。其活性成分能够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降低蛋白激酶B(Akt)水平、调节肠道菌群以及改善骨骼肌收缩。莫诺苷对糖尿病大鼠的肾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04、科学应用,产品创新

 

  随着现代食品科技的发展,山茱萸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不断创新,为其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高效提取技术

 

  不同活性成分需要采用不同的提取技术:

 

  对于多糖类成分,传统回流提取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但得率较低。近年来,超声提取法及微波提取法成为主流手段,耗时短、纯度高、提取率高(7.85%~16.83%)。酶解法(得率9.20%~11.02%)操作简单且不破坏多糖结构,特别适合工业加工生产。

 

  环烯醚萜苷类的提取,《中国药典》规定采用体积分数80%甲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通过延长提取时间,得率可提高到6.36%。现代超声辅助提取及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则使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得率大幅提高到15.20%,较传统方法提升近5倍。

 

  三萜类化合物主要采用回流提取以及超声提取,通过增加回流提取次数,得率可达0.5%。检测时加入一定比例的γ-环糊精有助于提高分析准确度。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超声提取法,通过提高有机相溶剂比例、延长提取时间和增加提取次数,得率能达到2.76%。而有机酸类则主要采用浸渍提取法,配合离心处理或多次超声辅助提取,可获得纯度较高的有机酸成分。

 

  (2)创新产品开发

 

  山茱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正逐步拓展:传统食品形态包括山茱萸酒、果脯蜜饯、果酱和罐头等。这些产品既保留了山茱萸的传统风味,又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是近年来的开发热点。山茱萸提取物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延长保质期;其活性成分还可作为免疫调节剂添加到功能性食品中,提升产品价值。山茱萸的特殊风味成分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山茱萸中的有机酸类(如柠檬酸、琥珀酸以及苹果酸)不仅具有健康功效,还能提供独特的风味体验。这些成分可作为天然风味增强剂用于饮料和食品中,减少人工添加剂的使用。保健食品是山茱萸深加工的重要方向。利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可制备山茱萸活性成分(如环烯醚萜苷、多糖)含量较高的功能性产品,如口服液、胶囊剂等。

 

  05、未来前景,发展之路

 

  山茱萸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在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深加工技术升级是提升山茱萸价值的关键。当前山茱萸产品仍以初加工为主,补酒、口服液、饮料和果脯蜜饯等传统产品占主导。未来需要结合现代食品科技,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河南大学刘振花副教授团队指出,可以将提取到的山茱  萸活性成分开发成食品风味添加剂、抗氧化剂以及免疫调节剂等产品。通过微胶  囊技术、纳米乳化技术等提高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也是未来技术升  级的重要方向。

 

  临床功效验证是山茱萸功能食品开发的重要支撑。虽然已有大量体外和动物实验证明了山茱萸的健康功效,但针对人体的临床研究仍然不足。未来需要开展更多人群干预试验,明确山茱萸活性成分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有效剂量,为产品功效宣称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山茱萸产业的重要趋势。山茱萸不仅是功能食品原料,其抗氧化和抗炎功效还可用于开发护肤产品;红色果实提取物也可作为天然色素应用于多个领域。这种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极大拓展山茱萸的市场空间。

 

  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产品的追求日益增强,以及提取技术的进步和产品开发的深入,这颗古老的红果正以全新形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